指刷新闻
www.cvtop1.com

集产业创新大成,树中巴行业标杆——慧巴F9产品上市记

2016-09-27     编辑:tonny    来源:慧巴看车
前言

慧眼看车企业使命是行业卓越成长,慧眼专业护航。一直以来,使命就是慧眼看车的企业愿景,因此我们创立了客车行业的商品规划专业,我们实践了行业客车企业的顶层设计战略创新,我们开创了正向研发的客车产品实现方法。存在十二年的慧眼看车,立足中国客车行业智库的企业定位,在聚焦实践产业使命的道路上一路向阳。

一.中国客车产业的使命是什么?

中国客车发展起源于卡车,2000年才算是中国客车发展的元年,动力总成大马力时代和进口部件大批量进入国内是中国客车元年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从中国客车发展史去寻找中国客车行业的使命是什么?


慧眼看车创始人杨立慧在发布会上介绍F9的深层次策略

1.2000-2005年,是进口品牌客车和国产客车同台竞技的五年,高速公路大发展以及速度和便利性的绝对竞争优势使得客车运输一枝独秀,进口客车在竞争中因性能卓越而胜出,欧系、日系、韩系产品几乎垄断高速客运市场。国产客车在这个阶段基本是作为高速运输之外的运力补充,无法成为客运市场主角。进口底盘、进口三大件五大件的客车产品因此出现,但市场并不买账的原因在于客户对于性能的功能性需求过于刚性,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组装产品在功能性的底线上不过关以及不是非常优越的性价比优势,所以不被青睐。但这五年是中国客车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五年:

1) 这一阶段的整车新产品开发既是市场需求的需要,更是主机厂设计能力提升和零部件选择多样化后产品表达的需要。发动机,变速箱,桥,缓速器,ABS,CAN,甚至于底盘总成的蜂拥而至,塑造了国产客车的底盘技术基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极大提升了客车的美观性,工业设计专业在国产客车的研发中被逐步应用。 

2) 中国客车零部件在外来部件大量涌入中国的过程中迈开了模仿的第一步,并在不断学习和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加速。

2.2005年到2010年,是国产客车正式驱逐进口客车的重要五年,也是中国客车产业链研发技术快速进步的五年。这五年的时间整车产品设计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底盘研发能力和水平足以支撑中国客车市场持续的高速高强度运营,到2010年,进口客车销量总量已经萎缩到千台左右。同样这五年,中国客车大量走出国门,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样这五年,国产零部件进步迅速,已经从模仿到研发能力的建立,已经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方向突破,纯进口部件很多已经退出中国客车的历史舞台。

3.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是中国客车业发展比较纠结的五年。客车行业是草根行业,依托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大量人员流动野蛮生长,客观的说,在客车行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修正和解决,从而使得最近几年中国客车发展比较纠结。

1) 产业发展方向被冲击。大量密集高诱惑力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冲击着传统客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市场相伴相生的政府资源和资本追逐超出了传统客车工业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产业习惯,企业的发展规划受到冲击,更多的企业把新能源作为企业的长期规划立足和短期企业经营导向,从近几年的新品推出可以看到客车产品的开发基本围绕新能源的补贴政策,频繁的技术路线变动和产品调整使得产品距离专业本位越来越远。但政府资源相对缺乏的传统客车企业多数在新能源市场建树并不明显。产业发展方向被冲击。

2) 产品研发思维被紊乱

中国客车从2000年到2007年经历了三代研发:进口部件进入中国的应用技术进步带动产品研发;细分市场主导产品研发;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整合研发;三代的产品研发基本两年一轮,使得客车产品研发的主导者们习惯了产品两年一研发的节奏,在没有新技术和新需求的驱动下,2007年开始,每两三年的一轮研发持续进行,带来的是大量的原有产品的换壳运动,目前很多主流企业同一细分市场产品大量重叠,普遍存在同一目标市场四世同堂的情况,产品研发思维被紊乱。

3) 产业逻辑被无序
正常的产业逻辑是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产业进步促进市场需求,市场和产品之间相生相息,需求和技术之间互相促进,但目前很多应用技术的进步超越市场需求,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现状使得产业逻辑被无序。

4) 产业技术发展不均衡
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客车产业技术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产品研发更多着眼于同业竞争忽略市场前瞻性需求使得产品的商品力能力不足;主机厂研发技术因技术链条不够长导致研发技术力不足以转化为产品力;研发技术和工艺技术发展不均衡;大量的部件研发技术无法融入整车技术中,产业技术发展不均衡;过去十五年的发展历史明确阐述中国客车产业使命在于找回高质量发展的感觉:找回对市场需求的掌控度,找回车本位的专业理念,找回实现技术能力的突破。找回脚踏实地做实业的精神。

二. 创造是中国客车使命释放的必然路径

从中国客车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分析,无论国内外市场中国客车都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中国客车产业链的进步使其具备发展的产业物质基础,但如何解决市场需求的掌控能力,如何实现车本位的专业理念,如何找回技术能力的突破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产业瓶颈是产业发展多年积累下来的顽疾,延续目前的产业现状是无法打破发展瓶颈的,创造是解决产业瓶颈释放产业能力的必然选择路径。

1.产业合作模式的创造

中国客车产业技术分属于主机厂和零部件,在很多部件和分系统总成中,零部件的研发能力远高于主机厂,部件企业研发能力集成整合到主机产品研发中是解决产业能力释放的基础,集产业所长才能体现行业最高水平。

2. 细分市场的创造

目前客车产品开发轻市场重竞争,更多考虑竞品的竞争和压力,忽略了市场本身,不具备创造市场的能力。创造市场属于商品规划专业范畴,着眼于中观产业政策发展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比如自助小包团商务游带来的旅游客车小型化,比如高铁冲击带来的短途运输高效益;比如教育改革带来的校车市场改善型刚需,比如高速公路进山区带来的动力总成新需求。种种变化都是目前的产品研发所不能判断的,需要系统专业的商品规划进行细分市场创造,进行产品形态和成本的双确定。

3.性能为主导的研发思维创造

客车行业十五年发展历史导致一个比较不合理的技术现状就是配置大于研发,从客车光盘的可选装项目可以看到从发动机开始,很多部件可以随意更换,产品研发是性能为核心的技术集成,多种部件的互换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最优匹配只有一种,研发应该是忠于性能的正向技术研发,而不是随意的配置组合,所以产品研发应该是以性能为主导的研发思维创造。主机厂和零部件更多的应该从甲乙方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投入研发。

.以慧巴F9为例阐述创造之后的产业突破

慧巴F9诞生于中国客车发展15年后的今天,是慧眼看车商品规划专业创造的代表作,是集客车产业链大成的心血,也是树立客车行业中巴产品标杆的代表作。


F9发布会现场

1. 慧巴F9定义了全承载+宽悬架+电子电器架构的中巴技术路线

全承载的安全性是国际公认的,行业主流的大车全承载中巴半承载的逻辑是欠妥的,慧巴F9采用全承载技术。客车产品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也至关重要,慧巴F9采用了行业仅有的全气囊设计宽悬架的技术路线。

欧科佳正向电子电器构架研发解决了电磁干扰、故障率高问题,优化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稳定性,欧科佳在CAN总线基础上提供了诸如自动大灯、前向防撞预警、爆玻器等应用技术,助力客车产品全面进入电气智能化。

2.慧巴F9创新了动力总成研发模式

慧巴F9产品动力总成由玉柴机器、綦江变速箱、方盛车桥联合研发,玉柴第一次作为发动机系统供应商集成设计供货,慧巴F9第一次采用了公路客车低速大扭矩技术路线,后桥双速比充分考虑了高速、平原、山区等工况,特别是小速比3.36,实现高速工况的优越经济性。

3.慧巴F9第一次全面定义客车产品色彩营销

慧眼看车联合湖南亚太、兴泰隆、圣安娜共同研发F9整体内饰设计和配色,四款内饰色彩覆盖了冷暖色、区域性等需求。充分考虑美学及功能性需求,实现了色彩营销第一次在客车产品的系统应用。

4.慧巴F9全面充分考虑驾驶员和乘客需求

驾驶员将成为未来客车运输的重要资源,满足驾驶员的诉求是产品力的体现,慧巴F9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保证驾驶员的操作空间,采用气控换档减轻驾驶强度。
乘坐舒适性、车内异味、噪音等是乘客乘坐所关心的指标,慧巴F9充分利用9米客车的内长空间实现了真正37+1座高二级,满足客户车辆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乘坐空间的舒适;车内气味控制上,采用环保材料、热熔胶工艺、主动自然通风系统等措施保障。 

与会嘉宾为F9揭幕

慧巴F9集成了行业大量的优秀供应商,产品技术指标突破是产业链企业的研发实力体现,未来慧巴F9将保持战略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以产品研发和技术能力提升为己任,实现产品优秀的商品力和技术力。

关键词: 慧巴看车
分享到:
 
热点评论 0条 [查看全部]